为什么美国政府可以随意关门?不过是一场民主幌子下的高级碰瓷罢了 - 意昂体育
意昂体育
意昂体育

为什么美国政府可以随意关门?不过是一场民主幌子下的高级碰瓷罢了

2025-10-10 23:32:59

为什么美国政府可以随意关门?不过是一场民主幌子下的高级碰瓷罢了

当别的国家都在铆足了劲搞发展、拼经济时,美丽国却隔三差五就要上演一出政府关门的闹剧。联邦雇员回家休假,国家公园垃圾成堆,科研项目被迫中断……这一幕幕,在咱们普通中国人看来,简直是匪夷所思,这国家运营怎么还能如此儿戏?这不搞笑么!

但在美国呢,这却成了一项“传统艺能”。这不是什么管理崩溃,更不是外敌入侵,而是一场精心设计、充满算计的“高级碰瓷”。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来扒一扒,这荒诞剧幕后的真相。

图片为AI生成

第一幕:关门大吉?预算绑架的阳谋!

美国政府为什么会关门?

表面答案很简单:之前的钱花完了,国会没批准新的,那就关门呗!

根据美国那套复杂的“三权分立”制度,政府的钱袋子——预算审批权——掌握在国会的手里。政府呢每年都需要向国会提交预算案,国会批准后,总统签字,政府才有钱进行运转。如果新财年开始前,预算案没通过,或者两党扯皮,连个临时拨款法案都通不过,那政府就么得钱hua,只能部分关门。

您可能会问,就不能预支点,或者通融一下吗?答案是:不行。因为这背后有一套被神圣化的逻辑:必须用最严格的程序来锁死政府的钱袋子,防止行政权力滥用开支,无限扩张,最终损害纳税人利益。

这话听起来很美,对吧?过会就像一个大管家,每一分钱都要有出处?这套制度的设计初衷,确实是为了“把权力关进笼子里”。老美的国父们当年被英国国王乱征税搞怕了,于是立下规矩,政府的每一笔钱,都要得到国会的批准,否则就没钱花了。

我们大伙都知道一般理想都是很丰满的,但现实确是很骨感的。这把锁在今天,已经变异成了国会里两党互相挟持的“人质”。关门,本质上不是没钱,而是两党拿着“国家运营权”当抵押品,在进行一场谁先眨眼的胆小鬼游戏。

第二幕:关门为啥没乱套?因为这是精准政治秀而已

政府关门,美国社会怎么没崩溃,感觉好像屁事没有啊?

这就是这场闹剧设计最精妙,也是最虚伪的地方。它关的不是国家的一些核心功能模块,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苦肉计”,目的就是用最小的社会代价,换取最大的政治压力。

那好我们先来看看关门,关的是什么?主要是一些非核心部门跟服务:

1、国家公园、博物馆、纪念馆: 关门了,游客扫兴,垃圾堆积,画面冲击力强,容易冲热点,瞬间引爆网络舆论。

2、部分科研机构: NASA、NIH等机构的非紧要研究暂停,科学家们回家,这类人的社会声音也大。

3、 行政审批服务: 护照、签证、贷款办理严重延迟,老百姓切身感受明显,大伙基本都能感受的到。

4、部分联邦雇员“被休假”: 约80万左右的牛马被迫无薪休假,他们及其家庭的焦虑会成为社会舆论焦点。

那我们再来看看不关的是哪些?实际上这些不关的,才是美国的命脉:

1、军队、国安、 FBI、CIA: 全部照常运行。维护霸权的刀把子,一刻不能停。

2、航空管制、边境巡逻: 涉及基本安全,不能停。

3、邮政系统: 照常运行,因为它是自负盈亏的。

4、国会: 议员老爷们继续领高薪开会吵架,反正关门又不影响我们继续吵。

5、 总统及白宫核心幕僚: 照常上班,指挥这场“关门大戏”。

品,你仔细品!品出门道了吧?

这是一场“精准关门”。 它能够让一些容易引发民众怨气和服务不便的部门关闭,制造痛感,但又牢牢守住所有真正的核心利益和暴力机器。它要的就是一种“可控的混乱”,用部分民众和雇员的不便作为筹码,去攻击政治对手。如果真的全面瘫痪,导致国防崩溃、社会动乱,那两党谁也承担不起这个责任,他们也不敢。

所以,所谓的“关门”,从来不是国家功能的停止,而是一场表演给全国选民看的“政治秀”。它传递的信息是:“看,不是我们不想让你们逛公园、办护照,是对方那个党派太无耻,阻挠了我们为民服务的伟大计划!”

第三幕:党争大于国家利益!民主制度癌变为“否决政治”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原本用于防范暴政的预算制度,怎么演变成了今天这种绑架国家的工具呢?

根源在于:美国的政治生态已经从“共识政治”堕落为“否决政治”,党派利益彻底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

1. 制度设计的先天缺陷:

三权分立的本意是制衡,但在当前的政治环境下,它变成了“为反对而反对”的合法工具。只要预算案里有对方党派支持的项目,哪怕这个项目对国家有利,另一方也倾向于全盘否定。“我不好没关系,只要你也不好”,成了最高行动准则。

2. 金元政治的必然结果:

政客们的首要任务不是服务国家,而是服务能提供政治献金的金主,并讨好自己的基本盘以赢得下一场选举。在这种逻辑下,“制造危机”比“解决问题”更有利可图。一次政府关门,是向自己的金主和选民进行展示的最佳舞台,乡村大舞台,有钱你就来。比如,在移民、医改、堕胎等极端议题上,通过关门来表现不妥协的姿态,就能有效巩固铁杆票仓,表演给选民们看。

3. 关门的常态化:

在过去,政府关门被认为是最后的核选项,是政治失败的标志。但现在,它已经成了一件家常便饭的战术武器。就像我们许多人常说的当你第一次突破底线后,底线就不复存在了。两党都发现了,只要我够无赖够无耻,对方反而更可能先妥协。于是,预算案不再是关乎国家发展的规划,而成了夹带无数私货、互相敲诈的肉票,你看我敢不敢撕票。

双方都拿着“政府关门”这把枪,顶着美国小老百姓的脑门,对对方说:“答不答应?不答应我就开枪了!”至于国家战略、政府信誉、民众生活?这是什么?

核心点就是:在国家利益和党派利益面前,两党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 他们关心的不是美国这艘大船能否行稳致远,而是自己能不能在船舱里夺到更多的桨,哪怕把船凿出个窟窿,窟窿关我屁事,那会又不是我当家,还能甩锅给对面,这还是好事呢。

终幕:国家大事,岂能如此儿戏?

美国政府关门的荒诞剧,戳破了一个巨大的泡沫:即所谓“成熟民主制度”的自我纠错能力和治理效能。

一个连自身政府的基本运营都无法保障的政治体系,有何颜面整天对别国的治理模式指手画脚?政府的目的应该在想方设法搞建设、促民生、规划未来五年、十年乃至更久的国家发展蓝图,但老美的政客们却在为政府开门还是关门而不断扯皮。

这背后反映的,是整个政治系统深层次的衰败和短视。它已经失去了为长远国家利益谋划的能力,彻底沦为了眼前利益进行党争和算计选票的奴隶。每一次关门,都是对美国国家信誉的一次透支,对民众信心的一次打击。

国家大事,关乎亿万民生,关乎民族未来,本当如履薄冰,敬畏慎行。 然而在美国的政治博弈中,它却成了可以随意开关的儿戏,成了党争的筹码和炮灰。

这不是强大的表现,这恰恰是制度僵化、政治失能的铁证!一个真正伟大的国家,其伟大之处不在于它有多能折腾自己,而在于它能否提供一个稳定、可预期的环境,让人民安居乐业,让国家持续发展。

美国政府这一次次的关门闹剧,除了留下满地的垃圾和一肚子的怨气,唯一的作用,就是让美式民主这块之前的金字招牌变的一文不值,变得越来越斑驳不堪,都不需要宣传,有点想法的都知道这玩意的荒诞。

话到最后,这也是好事,每隔四年推倒重来一次,怎么看怎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