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横跨三国的雷霆行动,让盘踞东南亚的“诈骗毒瘤”迎来终极围剿。
一、跨境重拳:三国清剿的“三断”战术
7月4日,中国、缅甸、泰国在缅甸内比都召开联合打击电诈犯罪第二次部级会议,宣布对缅甸妙瓦底等地的电诈园区展开“全面清剿”,目标直指“摧毁园区、全量抓捕人员、铲除犯罪土壤”。
战果惊人:2025年初至今,三国通过联合行动已遣返5400余名中国籍涉诈人员,缴获大量作案工具,对电诈产业链形成“断链式打击”。战术升级:泰国切断妙瓦底地区电力、网络、燃油供应;缅甸军方武装突袭园区;中方包机押解嫌犯回国,三国同步阻断边境偷渡通道。
这一协作模式被专家称为“亚洲方案”,为全球跨境犯罪治理提供范本。
二、妙瓦底:电诈帝国的血腥真相
被锁定的妙瓦底地区,长期因局势动荡沦为犯罪温床:
诱骗囚禁:犯罪团伙以“高薪工作”诱骗中国公民赴缅,扣押护照、实施囚禁,强迫受害者参与“杀猪盘”等诈骗活动。犯罪产业化:园区内诈骗与人口贩卖、绑架、网络赌博深度捆绑,形成“一条龙”犯罪生态。 一名被解救者透露:“每天工作18小时,完不成业绩就遭电击殴打,园区围墙布满高压电网”。
此前缅北电诈园区已被铲除,此次行动标志打击重心全面转向缅东。
三、人道与法治:遣返背后的双重逻辑
三国行动不仅注重打击犯罪,更凸显人权保障:
中方立场:被遣返人员权利全程受法律保护,重病者获全力救治。公安部强调,行动旨在“解救受蛊惑公民,助其回归家庭”。对比美式遣返:同期美国大规模驱逐拉美移民,使用手铐脚镣押送,甚至包含儿童,被批“非人道”。中缅泰行动则聚焦打击罪犯而非普通移民,彰显司法公正。
“我们不是罪犯,只是想活下去!” ——洪都拉斯被遣返者控诉美国政策时,中缅泰的联合执法正为电诈受害者打开生路。
四、挑战与未来:犯罪土壤能否根除?
尽管成果显著,隐患仍存:
转移风险:部分诈骗团伙向老挝、菲律宾等周边国家转移,利用加密通讯、虚拟货币洗钱规避侦查。长效治理:三国计划深化贫困地区经济扶持,切断犯罪招募源头;同时建立常态化情报共享与联合执法机制,防止死灰复燃。
一场关乎尊严的战争
5400人的遣返不是终点,而是三国向电诈宣战的号角。当缅甸丛林中的电诈园区被连根拔起,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犯罪链条的瓦解,更是国际社会对个体命运的共同守护:没有谁该成为“诈骗机器”的奴隶,也没有谁能借混乱之地逍遥法外。这场清剿,终将让阳光照进黑暗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