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天大楼看起来很壮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城市的知名度,于是,全球知名城市竞相建高楼,就是为了争一下世界排名出点风头,国内城市也纷纷效仿,各种摩天大楼方案纷纷亮相。
这热烈的竞争气氛,被兜头泼了一盆凉水,国家出台政策明令禁止建500米以上的高楼。主动退出竞争,国家到底有什么考虑呢?

全球超高层建筑,中国占一半
中国“基建狂魔”的称呼,果然不是乱吹的,而是通过实打实的成绩夺下来的。除了大型工程建设之外,中国的遍布多个城市的摩天大楼,也是一个有力佐证。
根据某国际机构的统计数据,我国超过300米的高层建筑,全国共有400多座,占全球总数量的三分之一多。

这些建筑主要集中在以上海、广州、深圳等为代表的沿海发达城市,也成为这些城市中的地标性建筑。
毕竟摩天大楼在很多人眼中,都是经济发达城市繁荣的象征,是当地的名片,更是当政者的政绩,很多城市挤破脑袋也想建一座摩天大楼。
2020年,全球有106座200米以上的高楼竣工,中国占据了其中的56座,超过全球总数的半壁江山。

如今,全球最高的摩天大楼是迪拜的哈利法塔,高度达828米,据称只要上楼的速度够快,一天就可以看到两次日落,一次是在楼底,一次是在楼顶。
比哈利法塔稍矮一点的,是位于上海的中信大厦,高度为632米。虽然比哈利法塔矮了接近200米,但这也是世界第二高的大楼。

在大楼高度排行榜上,全球前十名中有六席位于中国境内,分别位于上海、深圳、广州、天津、北京和台北。
前10名中我国占据了一半以上的名额,在前二十的排名中,我国的高楼数量同样超过一半。可以说,我国的高楼不是最高的,但绝对是最多的。
新中国是在一片废墟上建立起来的,曾经也穷国,对发达国家充满向往,而高楼大厦无疑是经济发达的象征,住上高楼也是很多中国人的梦想。

从贫穷落后到逐渐富强,众多城市纷纷提高大楼的高度上限,上海建了600多米的高楼,一些城市表示不服,憋着劲要建更高的摩天大楼。
武汉、成都都规划过超600米的高楼,长沙还想超越迪拜建世界最高楼,几座城市的野心不可为不大。
当然,现在这些想法只能停留在规划中,因为国家已经多次出台政策,明令禁止修建超过500米的高楼。

摩天大楼“限高令”越来越严
针对全国各地对摩天大楼的热情越来越高的情况,国家有关部门不得不出台政策,限制摩天大楼的野蛮发展。
2024年5月,国家发改委下发通知,要求各地政府严格限制250米以上的建筑,明令禁止修建50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
这一政策出台之后,很多城市的摩天大楼梦戛然而止,原本规划的超高层建筑不得不主动降高。

长沙野心勃勃的“世界第一高楼”被叫停,成都熊猫大厦削减至488米,南京江北第一高楼降至498米,武汉绿地中心也降低到475米。
禁令的效果可见一斑,而这并不是国家第一次出台“限高令”。在2023年,住建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文件,限制各地盲目规划和建设超高层大楼。
这一禁令之前,官方的说法是“一般不得新建”,而这次的禁令直接使用“不得新建”的说法,显示政策越来越严格。

国家限制大城市建超高层建筑,对小城市也做出了相应规定,要求新建住宅以6层为主,最高不超过18层,建设密度也有所要求。
从三四线小城市到一二线大城市,“限高令”覆盖全国,给摩天大楼热潮泼了一盆冷水,全国各地的摩天大楼梦才逐渐冷却下来。

当然,这也引发了一系列不好的后果,譬如天津的117大厦,投资了600多亿,建到596米就停了,修建多年之后仍未封顶。
类似这样的超高层烂尾楼,全国各地还有80多座,原本应当成为城市的地标性建筑,现在却成了“城市避雷针”,还是烂尾的那种。

诚然,这些摩天大楼烂尾,也不能完全怪到国家“限高令”的头上,毕竟后来出台的政策,不会影响到之前已经开建的大楼。
之所以烂尾,主要还是建筑商的原因,只是正巧赶上“限高令”,然后这些政策就成了背锅侠。虽然引发了一系列意想不到的问题,但“限高令”也必须得坚决推行。

摩天大楼隐患多
国家对摩天大楼的限制,看似限制了城市发展,但实际上却是为了让城市发展更好地服务社会民生,毕竟摩天大楼建得太高太多,确实容易引发诸多问题。
动辄三五百米的高楼,平时可能还没什么问题,一旦发生火灾那就是大事故,而人员密集的摩天大厦,更是火灾的重点区域。

大楼里密布的电线,还有大量吸烟人群在楼道里扎堆吸烟,随处乱扔的烟头,都是巨大的安全隐患,一旦引发火灾后果不堪设想。
发生火灾后,着火地点以上的楼层,里边的人员如何逃生,这就是一个大问题。楼层低还可以跳窗逃生,楼层太高的话,就算有消防救援,也没办法从跳窗逃生。
再就是我国消防车的云梯高度只有100米出头,这种高度看起来很高,但在摩天大楼面前根本就起不到任何作用。

三五百米的摩天大楼发生火灾,100多米的消防云梯根本摸不到边,别说灭火了,就连救援都存在巨大困难。
一旦出现这种情况,高层的人只能听天由命,运气好能活下来,运气不好就直接拿到“天堂券”,从此告别牛马生活。

为了实现足够的高度,如今的摩天大厦一般都采用钢结构搭建,外层使用玻璃幕墙,这种墙根本起不到隔热保温的作用,夏天太阳晒着楼内温度奇高,冬天又像个冰窖一样。
要想保持楼内适宜的温度,只能加大空调的功率,而这无疑会浪费更多能源,大幅增加运营成本。

为了维持大厦的正常运转,运营方只能通过提高租金的方式来增加收入,但租金提高之后,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出租率始终在低位徘徊。
几百米的摩天大楼,结果大部分楼层都空置,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浪费。而较高的空置率,是很多城市摩天大楼的通病。

全球各地离谱的“限高令”
在摩天大楼凶猛发展的时候,我国出台“限高令”给其泼水降温,很多人表示不理解。总体而言,我国的“限高令”只能算是稍微收紧,其他国家的一些限令简直是不可理喻。
作为全球闻名的“浪漫之都”,巴黎在2023年出台政策,对新建筑的高度进行严格限制,要求不超过37米或12层。

这样的高度,在我国很多小县城都能轻松突破,所以让人很难想象,在一个国际性的大都市,会有这样的奇葩要求。
巴黎之所以出台这样一条离奇的规定,是由180米高的“三角塔”引起的。这座建筑在2021年开建,预计2026年完工。
从开建开始,“三角塔”就饱受争议,因为地理位置特殊,严重破坏了巴黎的“天际线”。从南北方向看,这是一座刀片式的建筑,东西方向看,这又是一面巨大的凭证。

虽然该建筑只有180米高,但这已经是巴黎“第三高”的建筑,听起来非常不可思议,最高的是埃菲尔铁塔(324米),其次是蒙帕纳斯大楼( 209米),第三就是“三角塔”。
因为矗立在市中心,再加上特殊的造型遮挡了视线,这让很多巴黎人恼火,纷纷抗议“三角塔”的建设。

为了顺应民意,巴黎市政府最终决定恢复37米的高度限制,这相当于重新执行1977年的高度限制规定,目的就是保持19世纪以来的巴黎天际线高度。
在摩天大楼和天际线之间,巴黎显然选择了后者,在我们看来这是一种无法理解的行为,但在欧洲这却被看作理所应当的事。不得不说文化的差异果然巨大。

类似巴黎这种超出想象的“限高令”,在欧洲很多城市上演,相比较而言,我国的“限高令”已经非常温和。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随着社会发展,以后肯定还会出台更严格的“限高令”,毕竟大楼修建之后是给人来住或者用的,摩天大楼建得再高,里边没人也是白搭。

叫停摩天大楼的无序发展,很明显是一种防患于未然的举措,一切都是为了让城市的天际线更广阔,让大家的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