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以色列在中东就是个说一不二的主儿。
想打谁就打谁,看谁不顺眼就收拾谁。
可如今,总理内塔尼亚胡那张脸,愁得都快拧出水了。
以色列的鹰派们再怎么不甘心,也得面对一个冰冷的事实:
中东这片天,真的变了。
美国还是那个美国,以色列也还是那个以色列。
但那个闭着眼睛横着走的时代,好像真的过去了。
出来混迟早要还
今年6月的中东,火药味儿比天上的太阳还毒。
以色列前脚刚吹嘘,说空袭把伊朗的铀浓缩能力干掉了九成。
话音未落,后脚一记大耳光就扇了过来,直接给打懵了。
6月13号凌晨,伊朗革命卫队的“法塔赫-1”高超音速导弹,
像一群索命的幽灵,直接撕开了以色列吹上天的“铁穹”系统。
目标?内盖夫沙漠里的内瓦蒂姆空军基地。
那可是以色列F-35I战斗机的老巢,心肝宝贝。
瞬间,基地里火光冲天,浓烟滚滚。
最狠的一发,直接砸进了飞行员宿舍楼。
一栋三层小楼,像被巨人的巴掌拍扁了。
钢筋水泥碎得满地都是,飞出去几百米远。
事后伊朗那边放出的消息,让人倒吸一口凉气:
至少16名以色列王牌飞行员,在睡梦里就没了。
里头还有3个是中队长,个个都是精英中的精英。
养一个F-35的飞行员,三千万美元打底。
伊朗的导弹,几秒钟,就让这堆钱变成了烟花。
地道里钻出个新麻烦
以色列媒体开始还想捂着,说只是“部分建筑受损”。
但天上的卫星可不会撒谎。
基地里33个清晰的弹坑,还有一个被炸成废铁的加油机库。
这种辩解,自己听着都脸红。
更打脸的是,以色列国防军当天还在网上吹“铁穹”多牛,
说拦截了九成导弹。结果被伊朗的现场视频反复“鞭尸”。
视频里,伊朗导弹就在拦截弹的火光中穿过去,
稳稳当当地砸在目标上,姿势帅得一塌糊涂。
美国专家分析,伊朗这套路玩得贼溜。
先用无人机当炮灰,骗光你的拦截弹。
然后用真家伙搞饱和攻击,顺便再上点电子干扰。
导弹的准头,已经到了“能从窗户扔进你卧室”的级别。
背后是谁在帮忙,大家心里都有数。
天上的警报还没消停,地下的麻烦又来了。
以色列空军正焦头烂额,加沙的哈马斯送了份“大礼”。
6月24号清晨,汗尤尼斯。
以色列一个临时营地,睡得正香,突然被炸上了天。
20个哈马斯敢死队员,顺着地道,神不知鬼不觉摸到了跟前。
现场视频看得人心惊肉跳:
一个哈马斯士兵从地道口蹿出来,动作麻利地把炸药包糊在坦克屁股上。
轰的一声,坦克的炮塔直接被掀飞了三米高。
不远处废墟里,狙击手冷静开火,两个正在跑的以军士兵应声倒地。
整个过程不到十分钟,干净利落。
完事后,哈马斯在迫击炮掩护下,毫发无伤地钻回了地道。
只留下一地烧焦的铁疙瘩。
嘴硬也得看跟谁
事后以色列军方还嘴硬,坚持说“无一人阵亡”。
可网上流传的画面里,盖着白布的尸体都抬了三具了。
更尴尬的是,他们自己都承认,这次暴露了地面部队的巨大漏洞。
以色列花了几十亿美元搞的“地下铁穹”感应系统,
结果呢?哈马斯的地道挖得跟迷宫似的,
硬是上演了一出“地道战2.0”。
哈马斯的战术升级,让以色列头都大了。
以前就是放放“窜天猴”骚扰一下,
现在居然能搞起这么专业的渗透突袭。
明眼人都看得出,这背后有伊朗的影子。
哈马斯用的那些新家伙,跟伊朗在叙利亚用的高度相似。
破天荒的对不起
军事上栽跟头,外交上很快就引爆了更大的雷。
8月25号,以色列空袭了加沙的纳赛尔医院。
炸死20个人,里面居然还有5个美联社和路透社的记者。
这下彻底捅了马蜂窝,全世界都炸了。
联合国秘书长怒斥这是“不可容忍”的。
连德国、法国这些老欧洲盟友,都站出来让以色列给个说法。
压力山大,一向强硬的内塔尼亚胡也只能低头。
他在电视上,破天荒地说了“深感遗憾”,还承诺会调查。
以军随后发声明,承认目标是医院楼顶的摄像机,
但“错误判断了平民的位置”。
这是以色列多少年来,第一次为袭击平民公开道歉。
所有人都看出来了,以色列这是真的扛不住了。
如果说对医院道歉还算有点遮掩,那后面的事就更离谱了。
9月份,以色列的炸弹居然扔到了卡塔尔首都多哈。
还炸死了一名卡塔尔安全人员。
这下可把中东的“和事佬”给彻底点着了。
卡塔尔二话不说,中止了所有停火谈判。
条件很简单:正式道歉、赔钱、保证再也不敢了。
以色列起初还想扛着,但在美国的巨大压力下,
内塔尼亚胡最后还是怂了,打电话给卡塔尔首相低头认错。
这一连串的“对不起”,活生生勾勒出了以色列的窘境。
伊朗的势力越来越大,哈马斯越来越难缠。
以色列痛苦地发现,自己掉进了两线作战的泥潭里。
结语
更要命的是,背后最大的靠山,美国,态度也开始玩味起来。
白宫那边,特朗普虽然嘴上喊着“坚定支持”,
可一问到要不要亲自下场帮着打伊朗,
话就开始说得含含糊糊,一个劲儿地打太极。
这一连串的挫败和道歉,不仅仅是军事外交上的失败。
它背后,是整个中东格局的深刻变化。
那种靠着绝对武力和美国无条件撑腰,就能为所欲为的日子,
恐怕真的,一去不复返了。
伊朗用导弹、无人机和遍布中东的代理人,
已经织起了一张结结实实的反以大网。
国际舆论的天平,也在慢慢倾斜。
以色列对加沙的长期封锁和军事行动,
已经造成超过六万巴勒斯坦人丧生。
这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巨大的反以浪潮。
就连美国国内,要求政府重新审视对以政策的声音也越来越大。
在9月底和特朗普的会谈中,内塔尼亚胡被迫同意了美国提出的停火计划。
这个计划里,甚至包括释放巴勒斯坦囚犯和允许国际部队进驻加沙。
这被看作是以色列一次重大的战略收缩。
中东的硝烟还远没散去,但一个时代,确实要落幕了。
那个曾经不可一世的“中东小霸王”,
现在,必须学着在一个不再由他说了算的世界里,
重新找找自己的位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