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开学图鉴#
文言文限时训练试卷:《毛遂自荐》专项练习
【原文与译文对照阅读】
原文:
赵王使平原君求救于楚,平原君约其门下食客文武备具者二十人与之俱,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毛遂自荐于平原君。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脱颖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译文:
赵王让平原君去向楚国求救,平原君打算请他门下食客中二十个文武全才的人和他一起去,找到了十九个,剩下的没有能选到。毛遂向平原君自我推荐。平原君说:“有才能的人处在世上,好比锥子放在口袋里,那锥子尖立刻就会显露出来。现在先生在我的门下已经三年了,身边的人对您没有什么称道,我也没有听说什么,这表明先生没有什么能耐。先生不行,先生留下吧!”毛遂说:“我不过是今天才请求进入口袋里呀!假如早让我进入口袋,就连锥子上部的环儿也会露出来,岂止是露出个锥子尖呢!”
【练习题目】
一、基础积累(24分)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8分)
(1)余无可取者( )
(2)其末立见( )
(3)毛遂自荐于平原君( )
(4)使遂蚤得处囊中( )
下列句中“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4分)
A. 平原君约其门下食客文武备具者二十人与之俱
B. 譬若锥之处囊中
C. 胜未有所闻
D. 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4分)
A. 使遂蚤得处囊中
B. 非特其末见而已
C. 余无可取者
D. 其末立见
写出出自本故事的两个成语:、。(8分)
二、句子翻译(12分)
赵王使平原君求救于楚,平原君约其门下食客文武备具者二十人与之俱。
使遂蚤得处囊中,乃脱颖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三、内容理解(14分)
平原君最初拒绝毛遂的理由是什么?(用原文回答)(4分)
毛遂用“锥处囊中”的比喻反驳平原君,其言外之意是什么?(6分)
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 毛遂主动自荐,表现出高度的自信
B. 平原君以“三年无闻”否定毛遂的才能
C. 毛遂认为平原君没有给自己展示才能的机会
D. 平原君最终被毛遂说服,带他前往楚国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基础积累
【答案】
(1)剩下的 (2)尖端 (3)向 (4)假使
【解析】考查重点实词和虚词的含义,需结合上下文理解。
【答案】C
【解析】A、B、D三项中“之”均为结构助词“的”,C项“之”为代词“他”。
【答案】C
【解析】A项“蚤”通“早”;B项“见”通“现”;D项“见”通“现”。
【答案】毛遂自荐、脱颖而出
【解析】考查对成语出处的识记。
二、句子翻译
【答案】赵王让平原君去向楚国求救,平原君打算邀请他门下二十个文武全才的食客一同前往。
【解析】注意“使”“约”“俱”的准确翻译。
【答案】假如早让我进入口袋,就连锥子上部的环儿也会露出来,岂止光露个尖儿!
【解析】“蚤”通“早”,“特”译为“仅仅”。
三、内容理解
【答案】“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
【解析】考查信息筛选能力。
【答案】毛遂暗示自己之所以未能展现才能,是因为没有得到机会;一旦有机会,必能充分展现才能。
【解析】考查对比喻含义的理解。
【答案】D
【解析】文中未明确交代平原君是否被说服,需注意避免过度推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