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崩了!乌克兰军队前线大崩溃了,俄军一夜攻占157平方公里 - 意昂体育
意昂体育
意昂体育

打崩了!乌克兰军队前线大崩溃了,俄军一夜攻占157平方公里

2025-08-18 02:11:38

打崩了!乌克兰军队前线大崩溃了,俄军一夜攻占157平方公里

打崩了!乌克兰军队前线大崩溃了,俄军一夜攻占157平方公里!

当地时间 2025 年 8 月 12 日,顿巴斯战场传来震撼性消息:俄罗斯军方证实,敢死突击队在波克罗夫斯克防线取得决定性突破,24 小时内攻占 157 平方公里土地。这一推进速度不仅创下俄乌冲突以来的单日纪录,更标志着乌克兰军队的前线防御体系已出现全面崩溃的迹象。从波克罗夫斯克到红军城,从鲁比日内到红利曼,俄军正在顿涅茨克州西部编织一张巨大的包围网,一场旨在围歼数万乌军的决定性战役已然拉开序幕。

俄军此次攻势的凶猛程度远超外界预期。敢死突击队在向北推进的同时,分兵对红军城与双子城实施钳形攻势,形成 “最后包围圈收割” 的战术态势。这种多路并进的打法,让本就兵力分散的乌军难以招架。乌克兰国民警卫队第 12 “亚速” 旅紧急部署至鲁比日内,试图依托城市建筑组织防御,但面对俄军机械化部队的立体突击,其抵抗如同螳臂当车。军事专家通过卫星图像分析发现,俄军正在顿涅茨克州西部构建三个大型合围圈,每个包围圈的半径均超过 20 公里,这种 “包饺子” 战术一旦完成,将对乌军形成毁灭性打击。

兵力优势成为俄军扩大战果的关键支撑。俄军第 110 旅已投入罗金西克战斗,第 1 旅、第 9 旅及第 5 旅作为预备队随时准备加入总攻,这种梯次投入的兵力配置,确保了进攻势头的持续性。有消息显示,俄军在该区域的兵力密度已形成局部优势,虽然 2:1 的比例看似并不悬殊,但结合装备与后勤优势,足以对乌军形成压倒性压力。与乌军捉襟见肘的兵力调度相比,俄军的预备队如同源源不断的潮水,在突破点持续注入新鲜战力,这种 “以量压质” 的战术,正是破解乌军防线的关键所在。

拿下红军城与红利曼,是俄军实现大包围的战略支点。红军城作为顿涅茨克北部的交通枢纽,一旦被俄军控制,将成为南部集群的稳固后勤中心,为向西北方向推进提供支撑。而红利曼的战略价值同样不可替代,俄军西部军区若能攻占此地乃至伊久姆,将在北线建立后勤枢纽,为大纵深穿插创造条件。军事地图显示,伊久姆如同顿涅茨克的 “北门”,控制此地既能封锁乌军向哈尔科夫方向的退路,又能打开进攻哈尔科夫州的东南门户,其地缘价值决定了这里必将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

乌军的溃败态势让人联想到二战时期的历史转折。1943 年库尔斯克会战中,德军尚能与苏军展开势均力敌的较量,但不到一年后的巴格拉季昂攻势中,德军防线便一泻千里。如今的乌军正经历相似的命运 —— 从最初的防线僵持到如今的全面崩溃,仅用了短短数周时间。这种断崖式下滑的背后,是装备与士气的双重枯竭:俄军通过持续攻势蹚光了乌军布设的雷区,北约援助的反坦克导弹库存已消耗殆尽,前线部队连基本的防御武器都难以保障。在这种情况下,乌军试图依靠少量无人机阻挡俄军机械化集团军,无异于杯水车薪。

俄军的战术演进同样值得关注。开战初期,俄军依赖机械化装备搭载步兵实施短距离突击,这种战术在乌军雷区与反坦克武器面前屡屡受挫。但经过三年实战打磨,俄军已发展出更灵活的进攻模式:先用敢死突击队撕开缺口,再以装甲集群扩大战果,最后投入预备队巩固防线。这种 “突击 - 扩张 - 巩固” 的三步战术,完美适应了当前的战场环境。尤其是在乌军防御体系崩溃后,俄军充分发挥机械化部队的机动性,在开阔地带实施大范围迂回包抄,将运动战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战场态势的变化正在产生连锁反应。如果俄军成功完成对顿涅茨克州西部的合围,包围圈内的 20 个乌军旅级部队、至少 5 万余人将面临覆灭风险。这不仅会让乌克兰失去最后的精锐力量,更将彻底摧毁其抵抗意志。泽连斯基政府虽然仍在呼吁西方加大援助,但北约国家的武器库存已近枯竭,美国国内的政治分歧也让新的援助计划举步维艰。在这种内忧外患的局面下,乌军的溃败可能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加速战争的终结。

综合来看,俄军 24 小时突进 157 平方公里的战果,绝非偶然的战术胜利,而是战场力量对比发生根本性变化的标志。从雷区被清除到反坦克导弹耗尽,从兵力不足到士气崩溃,乌军的防御体系已全面瓦解,而俄军则凭借充足的兵力储备、灵活的战术调整和强大的后勤保障,重新掌握了战场主动权。接下来的一周将成为关键 —— 若俄军能如期拿下红军城与红利曼,完成对顿涅茨克西部的合围,俄乌冲突的终局可能提前到来。这场战争的走向不仅关乎两国命运,更将重塑欧洲的安全格局,而俄军此刻的每一步推进,都在为战后秩序的构建增加筹码。对于乌克兰而言,如何在军事溃败中保存有生力量,或许比坚守防线更具现实意义;而对于俄罗斯来说,这场来之不易的战略优势,或将成为结束战争的关键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