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华为,见路不走 - 意昂体育
意昂体育
意昂体育

学华为,见路不走

2025-07-13 05:47:23

学华为,见路不走

不少企业学华为,见路就走,对华为的管理体系全盘照收,无脑照搬。如果提醒它这样做有问题,它往往还振振有词,说华为当年学IBM也是“先僵化,后优化再固化”。结果,僵化倒是僵化了,却一直僵在那里了,运转不起来,也没能力优化,最后废弃了事。见路就走,往往是乱走,我们更应该提倡“见路不走”,谋定而后走。

01什么是见路不走?

“见路不走”出自于小说“天幕红尘”,在这部小说中,小人物老九在纽约开了一家手工面馆,但是生意一直不好,直到他遇到了叶子农。

叶子农用“见路不走”点化了老九,直接让面馆起死回生,甚至在短短半年时间里开了二十几家的加盟店。

在老九原来的思维里,手擀面肯定比机器面好吃,他一直束缚在这个思想里,束缚在这条路上,因此经营得很辛苦,效益却不好。叶子农和他一番长谈后,老九才知道,好吃的面条的本质是面条的软硬度、薄厚宽窄,是给面做工的方式和方向,是面的结构,是面的实相。机器和人工都只是给面做功的形式。

这个新的认知,带来了思维的转变,老九依据自身条件和市场需求,调整经营策略,最终实现了面馆的起死回生和连锁扩张。

这便是 “见路不走” 的生动体现 —— 不盲目追随看似正确的 “路”,而是深入探究事物本质,寻找符合自身条件的发展之道。

到底什么是见路不走?在小说中,叶子农对“见路不走”有一处非常精彩的解释。

啥叫“路”呢?成功者的经验、方法叫路。路管不管用?管用。不管用早没人走了。它管借鉴、模仿、参照的用。但是我们说它有漏,不究竟,因为成功者的经验是他那个条件的可能,你不可能完全复制他的条件,完全复制了,也就不是你的人生了。见路不走就是提示你,不要拘于经验、教条,要走因果,只有因果是究竟的,是无漏的。那咱说是人就会有错,但你至少有了这种意识,比起唯经验唯教条就少出点错。啥叫命运呢?除了不可抗拒的外力之外,剩下的不就是多出点错与少出点错的区别嘛。

见路不走,就是建立在条件上的因果,不是让你跟别人一样,也不是让你跟别人不一样,它不以一样不一样为判断,它是让你立足自身条件,以自身的条件可能为判断。

这里的 “路”,指的是成功者的经验与方法。华为的成功之路,包括IPD、薪酬包、股权激励等,被众多企业视为通往成功的 “捷径”。但这些经验如同精美的华服,穿在华为身上合身且耀眼,若不加甄别地套在其他企业身上,可能就会显得滑稽又不合时宜。

02为何要见路不走?

见路不走,才更科学,才更符合辩证法。

现成的路,就像教条,就像本本,充满了局限性。

毛主席反复地引用列宁说的“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在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每个企业都有其独特的 “基因” 和发展环境,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雪花,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要求我们看到每片雪花的差异。

盲目学,不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考虑时空环境变化,不考虑自身条件匹配性,就会陷入邯郸学步、东施效颦的困境。

举例而言,华为在通信领域的狼性文化,极大地激发了员工的拼搏精神,使其在全球市场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但将狼性文化原封不动地搬到一家创意型广告公司,结果可能适得其反。广告行业更需要员工的灵感与创造力,过度强调狼性竞争,可能会压抑员工的个性与创意,破坏团队协作氛围,导致作品质量下降。

再例如,曾经适合华为的成功经验,现在未必依然适用,即使华为自己重来一遍也未必能再度成功,因为天时地利已经发生了变化。华为早期通过低成本、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打开市场,但如今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各国贸易政策的调整,单纯的低成本策略已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其他企业若不考虑市场环境的动态变化,盲目模仿华为过去的策略,必然会刻舟求剑,最终碰壁。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可是即使这样,还有很多企业无脑地去学,原因是什么呢?

人性的贪嗔痴。

所谓贪,就是不动脑子,人都是喜欢走捷径的,华为那么先进的管理,拿来用就好了。所谓痴,就是盲从,有那么多人在学,自己跟着学就是了,不管适不适合自己。

那么,怎么克服贪嗔痴,做到见路不走呢?

03怎么做到见路不走?

笔者在咨询经历中,经常遇到企业要求学习华为最新最先进的管理。例如薪酬咨询,有企业薪酬体系还不健全,一眼看到华为的薪酬包,就觉得这条路好,就要采用。但它们不知道,薪酬包看着简单,但要真正落地需要很多前提:责任中心下的内部结算、核算、基线、平台化组织建设等,这些前提往往比薪酬设计本身还费功夫,还有难度。笔者经常要费一番功夫来说服,它们才愿意从基础的个体薪酬或者奖金包模式做起。

这个过程中,笔者一般采用的方法是:1、讲清规律:把华为薪酬从低维到高维的升级进化规律展现出来,让它们看到“路”的全程,知道自己当前所处的阶段,距离华为当前有多远,这样就不会盲目好高骛远;2、呈现全景:把薪酬包的顶层架构、运行机制、所需支撑展示出来。很多企业往往从表面看觉得薪酬包极其简单,看到深层以后,自己就打了退堂鼓。3、对比剖析:把企业和华为进行对比分析,看条件差异,这时企业就不再坚持了。

企业自己要做到“见路不走”,其实和笔者上述的方法是一样一样的:

1、摸清规律:见到路,首先是要研究清楚路的起点、终点和来龙去脉,从中发现规律,例如想学习华为薪酬,就要搞清华为薪酬演化的规律:

除上述规律外,华为在战略、组织、绩效、人才等方面也都很有规律,不少老板看后觉得“醍醐灌顶受益匪浅”,各位读者朋友不妨搜索本号浏览各篇进化论。

2、理清架构:把路的顶层架构展现出来,看看它的总体构成、运行机制和支撑条件,例如华为当前的薪酬包模式:

3、搞清机制:光看到表面的顶层架构还不行,还要深入理解其运行机制,掌握这套架构是如何运转的。例如华为薪酬包背后的机制是基于责任中心的内部结算,每个责任中心按照责任定位,明确其价值创造,根据权责发生制理清各自的投入、产出,进行内部结算,准确衡量其价值,然后再与战略和经营价值挂钩,获取分享,分配价值。这一点要求比较高,很多人只能看到表面,无法深入。

4、弄清关联:单看某个体系还不行,还要系统来看,看它与相关体系的关联,例如前置后置条件、支撑配合关系等。例如华为薪酬与其他HR模块、非HR体系如运营、预算等关系,也都需要弄清。

此外,还需要加强心性修炼,拥有定力。学习华为,首先要摒弃急功近利、走捷径的想法。许多企业渴望通过照搬华为的经验,实现一夜之间的跨越式发展,这种浮躁心态往往是学习失败的根源。我们要明白,学习华为不是追求表面的形似,而是要深入理解其成功背后的逻辑与规律。

同时,要克服从众心理。不要因为大家都在学华为就盲目跟风,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就像在一场时尚潮流中,不能看到别人穿着华丽的服装就盲目效仿,而要思考这套服装是否适合自己的身材、气质和场合。企业在学习华为时,同样需要冷静判断,哪些经验对自身真正有价值,哪些并不适合。

学习华为,绝非简单的模仿与照搬,而是一场基于自身实际的创新之旅。“见路不走” 的理念提醒我们,要警惕盲目跟风的陷阱,掌握真正的学习方法。唯有如此,企业才能真正从华为的成功经验中汲取养分,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