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8日清晨,江城武汉笼罩在薄雾中,宝武集团官微一则简短讣告悄然发布,却让无数武钢人红了眼眶——原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党委书记张明达同志,于9月17日5时55分在汉辞世,享年83岁。
这位与共和国钢铁事业共成长的老人,最后一次凝望武钢的晨光是在病榻之上。据家人回忆,弥留之际他仍喃喃念叨着“高炉”“铁水”等词,指尖轻轻叩击床沿,仿佛在计算着某道生产数据的误差。
张明达与武钢的情缘始于1962年。23岁的他作为北京钢铁学院优秀毕业生南下武汉,从炼铁厂技术员做起,在1号高炉前见证了武钢从年产钢40万吨到千万吨级的跨越。1985年担任党委书记后,他力推“科技兴企”战略,主导引进的德国焦炉技术使武钢焦炭合格率提升15%,更在1990年代顶住压力推进“平改转”工程,让武钢成为全国首批实现全连铸生产的钢铁企业。
“他总说自己是‘钢铁熔炉里的铸剑师’。”老同事王建国回忆,张明达办公室常年挂着武钢全厂平面图,图上密密麻麻标着生产难点与改进方案。1998年特大洪灾期间,他连续72小时坚守抗洪一线,用身体丈量江堤,确保高炉安全。
生活中的张明达却朴素得像个老工人。他住在武钢老家属区一套70平米的房子里,书房墙上挂着“天道酬勤”四字,书柜里除了专业书籍,最多的就是武钢各时期的老照片。女儿张晓芸说,父亲晚年最大的心愿是完成《武钢志》的编撰,为此他手写了20余万字的笔记,记录着从“一米七”工程到自主创新的点滴。
9月21日,武昌殡仪馆天元厅内,白菊簇拥着张明达的遗像。送别仪式上,一位年轻工程师捧着新研发的“绿色炼钢法”专利证书哽咽道:“这是张书记生前最后批阅的项目,他说要给武钢留个‘绿色未来’。”
晨雾渐散,阳光穿透云层洒在武钢厂区。高炉前,铁水奔涌如昔,仿佛在诉说着一位钢铁赤子未竟的梦想——那熔炉中跳动的,不仅是铁水,更是一代代钢铁人薪火相传的赤诚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