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逛超市时,大家是不是经常会在食品区徘徊,面对五花八门的商品不知如何选择?就像我上次看到一位妈妈,在给孩子挑零食时满脸纠结。其实很多食品里都藏着一个隐形“杀手”——反式脂肪酸。那它究竟从哪来呢?
反式脂肪酸主要有两个源头。天然来源就是牛羊肉、奶制品这些,不过含量很少。而加工来源就比较多了,很多加工食品在制作过程中会用到氢化植物油,从而产生反式脂肪酸。像常见的油炸食品、烘焙食品,比如炸鸡、蛋糕、饼干等,都是反式脂肪酸的“聚集地”。过量摄入它,会增加血液里的胆固醇,加大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我见过不少患者,平时爱吃这些高热量加工食品,年纪轻轻血脂就高了。
了解了反式脂肪酸的来源,咱们就得看看我国对它的管理标准了。我国有三个关键数字和反式脂肪酸有关。要是食品里的反式脂肪酸含量特别少,少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也就是每100克或者每100毫升食品里反式脂肪酸含量不达标,那在食品标签上就可以标成“0”。对于一般食品,虽然没有严格限制上限,但为了健康着想,还是要少吃。而对于婴幼儿食品,标准就严格多了,毕竟孩子身体还在发育,可经不起反式脂肪酸的危害。
知道了标准,那在超市购物时,怎么识别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品呢?其实很简单,我教大家三步就能搞定。
第一步,看食品标签上的原料表。要是原料表里有氢化植物油、人造奶油、起酥油这些词,那这食品大概率含有反式脂肪酸。第二步,看营养成分表。这里会标明每100克或者每100毫升食品里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就算标着“0”也别大意,前面说了,含量少到一定程度就能标“0”。第三步,看食品类型。像油炸、烘焙食品,就要多留意。我自己去超市买东西就这么选,心里踏实多了。
和国外标准比起来,我国在有些方面更严格。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天摄入的反式脂肪酸不超过总能量的1%。我国一般食品虽没明确上限,但对婴幼儿食品监管更严。我见过一些孩子,吃了含反式脂肪酸多的奶粉,消化不好、体重也不增。所以我国严格控制婴幼儿食品里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就是为了保护孩子健康。
了解了这些,回到家里,我们在家庭膳食方面也能做些改变。炒菜时,可以用更健康的油脂替代含反式脂肪酸的油脂。那用什么油好呢?
像橄榄油、亚麻籽油就很不错。做烘焙食品时,也可以自己动手,用天然食材,少用加工油脂。我自己在家就常给家人做蛋糕,用黄油代替人造奶油,健康又好吃。平时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这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也能减少反式脂肪酸的摄入。
总之,了解我国对反式脂肪酸的规定,学会识别含它的食品,在生活中注意控制摄入,对我们的健康很重要。希望大家都能从日常饮食做起,吃得健康,远离反式脂肪酸带来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