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瞭望团#
军国主义獠牙重现?日本首次向北约基地部署战斗机,意欲何为需警惕。
当地时间9月15日,日本航空自卫队的4架F-15战斗机在两架运输机和两架空中加油机的护航下,降落在美国阿拉斯加州的埃尔森空军基地。随后,这批战机于17日抵达加拿大鹅湾空军基地,创造了日本战机在加拿大部署的历史记录。
按照计划,这支编队还将前往英国科宁斯比空军基地和德国的拉格空军基地进行所谓“友好交流”。
这是日本航空自卫队历史上首次在北美和欧洲进行战机部署,名为“大西洋之鹰”的行动背后,隐藏着日本军事战略的重大转变。这意味着,日本安全策略从“专守防卫”,向积极参与全球安全事务迈出重要一步。
一、行动概况:历史性部署的细节与规模
日本此次向北约基地部署战机的行动,代号“大西洋之鹰”,动用了相当规模的空中力量。参与核心是4架F-15J战斗机,这是日本航空自卫队的主力制空战机。
为保障这些战斗机能够完成长途飞行,日本还出动了两架KC-767空中加油机和两架C-2运输机。整个任务团队约有180名人员,来自多个部队。
日本航空自卫队官网发布消息称,这些人员来自驻扎在千岁基地的第2战斗航空联队,以及驻扎在小牧、入间和美穗基地的第1、第2和第3战术空运联队。
此次部署的轨迹也值得关注:9月14日从日本启程,15日抵达阿拉斯加埃尔森空军基地,17日抵达加拿大鹅湾基地,后续还将前往英国和德国的空军基地。
二、战略考量:日本和北约勾连各取所需
1.日本的安全焦虑与“多重保险”策略
日本长期以来依赖日美同盟作为其安全保障的基石。但近年来,国际局势的变化,特别是美国前总统特朗普重返白宫后带来的政策不确定性,让日本感到需要寻找更多的“安全保险”。深化与北约的合作,就成了日本一个重要的战略选项,以避免“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2.北约的亚太野心与“借力”日本
北约近年来不断寻求将其影响力向印太地区扩展。他们认为欧洲与印太地区的安全密不可分,印太地区的动态,特别是中国的崛起,会影响到欧洲的安全利益。日本作为美国在亚洲的重要盟友,自然成为北约切入亚太事务的理想支点。
同时,北约也看中了日本的军工技术潜力(例如其在半导体、精密制造等领域的技术储备),希望借此弥补欧洲防务工业的某些短板(如乌克兰战争中暴露的弹药产能不足问题),并推动所谓“理念相近国家”之间的防务产业协作。
对北约来说,俄乌冲突后,北约持续东进亚太,寻求干预地区事务。日本作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重要盟友,自然成为北约切入亚太事务的理想支点。
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曾表示:“欧洲和印太安全保障密不可分”。这种所谓“安全不可分割论”成为北约将其影响力向亚太扩展的理论基础。
3.各取所需的战略对接
日本官方对此行动的解释是“基于对欧洲-大西洋和印太安全相互关联的认知”。但实际上,这背后隐藏着更深层的战略算计。
对日本而言,这是其突破“专守防卫”原则、实现军事正常化的重要一步。通过与北约深化合作,日本希望借助北约力量突破战后体制限制,以“安全合作”为名,行“扩军备战”之实。
日本一直试图通过配合北约行动,提升自身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展现其所谓的“大国地位”。
靠近北约可以提升其国际军事影响力,为其谋求“军事正常化”创造更多外部条件,并希望能借此在应对所谓“中国威胁”和“朝鲜威胁”时获得更多支持。
北约则希望通过日本的参与,扩大在亚太地区的存在感,验证和提升其远程投送和联合作战能力,并收集亚太地区的相关情报和信息。
三、合作深化:从对话伙伴到战略协作
日本与北约的接触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早在2008年,日本就成为了北约的“全球伙伴”之一。俄乌冲突全面升级后,北约与日本之间的互动更加频繁。
2022年,日本正式加入北约网络防御中心,也是从那时开始,北约连续三年邀请包括日本在内的亚太国家参加北约峰会。去年7月,双方还设立了机密情报共享专线。
军事合作方面,去年7月,德国、法国、西班牙三国军机与日本航空自卫队举行“日本天空”演习。8月,日本海上自卫队与北约在东地中海附近海域举行战术演练。
此外,日本还与英国、意大利签署协议,计划共同研发下一代隐形战机。这项名为“全球空中作战计划”(GCAP)的项目,定于2025年启动开发阶段,力争到2035年开始部署。
四、日本与北约勾连对我国有何影响?
如果未来日本向北约基地大量部署战斗机成为现实,将对我国产生以下几方面影响:
1.地缘政治压力增大:日本和北约的军事联动,会使得我国东部和南部方向的战略压力显著上升。北约的军事力量可能更频繁地出现在我国周边,甚至可能利用前置部署的日本战机进行联合侦察、演习乃至威慑,这会使我国周边安全环境更加复杂。
2.军事安全面临新挑战:日本先进战机(如F-35)利用北约基地进行训练和部署,可能提升其远程作战能力和与北约体系的协同能力。这客观上会增加我防空识别区和周边海空域的管控压力,对我空防体系提出更高要求。
3.统一大业面临更复杂外部干预:日本与北约的深度捆绑,可能助长其干预台海问题的意愿和能力。北约一些成员国也可能借此机会更深地介入亚太事务,甚至不排除在未来台海有事时,以所谓“支持盟友”为名进行联合干预,这无疑会给我维护国家统一增加新的复杂因素。
4.科技与产业竞争加剧:日本通过与北约的防务合作,可能接触到更多先进军事技术,并推动其军工产业的升级和出口,这可能会在长远上加剧与我在高新技术领域的竞争。
五、高度警惕:历史教训与现实风险
为什么中国需要对日本与北约的靠近保持高度警惕?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日本有着军国主义历史旧账,近年来又不断寻求突破和平宪法限制。
日本政府一直争取通过执政党的工作磋商来解禁“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的部分内容,未来可能向更多国家出口新一代战斗机。
这种动向意味着日本可能借机实现其海外军事扩张的野心。早稻田大学教授水岛朝穗曾指出,实现在海外军事部署行动野心,是日本将作为北约一员发挥相关作用,但这会使日本参与武力对立的风险大幅提高。
对于亚太地区而言,这种合作可能破坏地区和平稳定,促推阵营对抗。亚洲是和平稳定的高地、合作开发的热土,不应成为地缘争夺的角斗场。所以要汲取历史教训,对日本和北约这种冒险主义行为保持高度警惕。
六、应对之策:多维反制与战略定力
面对日本与北约加速接近的态势,我国可以采取“内外兼修、多措并举”的策略:
1. 强化自身国防力量,提升战略威慑能力: 继续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重点发展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确保在周边海域有效应对任何外部军事干预。壮大空中力量,例如持续列装和升级歼-20等先进战机,以应对潜在的五代机威胁。
2. 深化区域合作,瓦解“阵营对抗”图谋: 积极与东盟国家、韩国等地区伙伴保持密切沟通与合作,共同维护地区和平稳定。持续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经济合作框架,用共同利益纽带对冲分裂风险。
3. 保持战略定力,推进独立自主的大国外交: 继续宣导和践行 “人类命运共同体” 理念以及 “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同时,深化与俄罗斯等国的战略协作,共同反对域外军事集团的扩张行为。
4. 设置清晰红线,加强危机管控: 通过外交和军事渠道,向日本及相关方明确划出不可逾越的红线,特别是在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如台湾问题)。与日本和美国保持必要的沟通渠道,建立和完善危机管控机制,防止误判和意外事件升级。
总结
日本向北约基地部署战斗机的设想(或类似深度的军事合作),是其寻求“多重安全保险”和北约推动“亚太化”战略双重作用下的产物。这对日本而言是一把“双刃剑”,可能在短期内获得某些安全感,但长远看会加剧地区紧张,并可能使自身陷入更大的战略风险。
对我国而言,这确实会带来新的安全挑战和外部环境复杂性。应对的关键在于保持战略定力,持续提升自身综合实力和军事威慑力,同时巧妙运用外交和经济手段团结地区国家,瓦解阵营对抗的企图,积极塑造于我有利的地区安全格局。
这条连接东西方的军事协作之路,最终是引向地区安全的新平衡,还是走向更激烈的阵营对抗,不仅取决于日本的战略选择,也需要亚太地区所有国家的共同智慧和警惕,防止日本军国主义獠牙再现涂炭生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