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舰刚完成舰载机弹射,四川舰又亮出全球独门技术。
中国海军正以“下饺子”速度打造深蓝舰队。
2025年9月,当福建舰成功弹射歼-35、歼-15T和空警-600三型舰载机的消息还在刷屏之际,中国军工再传捷报。
076型两栖攻击舰首舰“四川舰”已正式下水,这款全球首艘采用电磁弹射技术的两栖攻击舰,以其4万余吨的排水量和双舰岛设计,被誉为“准航母”。
仅仅一年内,中国先后实现弹射型航母和电磁弹射两栖攻击舰的双突破,这种创新速度令全球军事观察家惊叹。
令人震撼的是技术细节:076舰可搭载固定翼飞机、直升机和两栖装备,创新应用电磁弹射和阻拦技术。
美媒评价其为“中国海军发展的里程碑式事件”,认为这将极大提升中国远海作战能力。
从福建舰到四川舰,中国海军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代际升级。
076型两栖攻击舰的亮相标志着中国军舰设计实现革命性突破。
与075型两栖攻击舰相比,076型不仅吨位更大,首次在两栖攻击舰上应用了电磁弹射技术这一尖端科技。
其满载排水量达4万余吨,飞行甲板长260米、宽52米,尺寸甚至超过一些国家中型航母。
双舰岛设计是076型的另一大创新。
前舰岛专司航海指挥,后舰岛专注航空管制,这种分工既提高了作战效率,又增强了生存能力。
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也采用类似设计,但076型将其应用于两栖攻击舰尚属首次。
最为关键的是,076型搭载的电磁弹射系统使其可起降固定翼飞机和大型无人机。
传统两栖攻击舰多依赖直升机和垂直起降战机,而076型凭借电磁弹射,能搭载更多样化的飞行器,包括歼-15战斗机和攻击-11无人机等。
军事专家杜文龙指出,电磁弹射可灵活调节能量输出,既能弹射重型战斗机,也能适应轻巧的无人机,避免机体损伤。
这种灵活性让076型能执行更广泛任务,从两栖登陆到制海作战都不在话下。
076型两栖攻击舰的服役将大幅提升中国海军的远海作战能力。
张军社教授表示,076型吨位大、航程远,可携带更多武器装备,其作战能力明显增强。
这意味着中国海军能在更远海域执行任务,有效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076型在立体登陆作战方面的优势。
传统登陆作战依赖坦克和登陆艇平面推进,而076型可同时起飞直升机、无人机和舰载机,对目标进行立体突击。
这种“超越地平线作战”模式,让登陆部队能从敌方防御范围外发起攻击,大大提高了突袭成功率。
076型还与航母形成能力互补。
当福建舰这样的航母承担制空制海任务时,076型可专注两栖突击和登陆支援。
二者配合作战,既能实现功能互补,又能提高任务灵活性。
专家形容这种配合犹如“拳头与手指”的关系。
需要重击时用航母,需要灵活操作时用两栖攻击舰。
此外,076型在低强度冲突中可发挥更大价值。
在人道主义救援、撤侨行动等非战争军事行动中,两栖攻击舰的多功能性和较低政治敏感性,使其成为理想平台。
从硬实力到软实力,076型都能为中国海军加分。
随着076型加入,中国海军舰艇体系日趋完善。
目前已形成以航母为核心,两栖攻击舰、驱逐舰、护卫舰等为配套的立体化作战体系。
这一体系覆盖了从深海到近岸的各种作战场景。
在航母建设方面,中国已实现从无到有、从改装到国产、从滑跃到弹射的跨越式发展。
辽宁舰、山东舰和福建舰三艘航母,构成中国海军的核心力量。
特别是福建舰,配置电磁弹射和阻拦装置,已成功完成歼-35、歼-15T和空警-600等三型舰载机的弹射起降训练。
舰载机体系同样取得长足进步。
从歼-15到歼-35隐身战机,再到空警-600预警机,中国舰载机已实现代际更新。
这些新型舰载机与航母平台协同作战,大幅提升了海军航空兵的打击范围和执行任务多样性。
专家韩维教授指出,现代战争是体系对抗。
空警-600发现目标后,可直接引导歼-35拦截,指令歼-15T攻击,再加上歼-15D提供电子掩护,形成完整作战链条。
这种体系化作战能力,是中国海军走向深蓝的底气所在。
中国海军装备的快速发展,源于科技强军战略的坚定实施。
党的十八大以来,科技创新被摆在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核心位置,“坚持向科技创新要战斗力”成为共识。
在航母领域,中国没有沿用从蒸汽弹射到电磁弹射的传统路径,而是直接从滑跃起飞过渡到电磁弹射。
这种跨越式发展避免了技术弯路,实现了后来者居上。
福建舰成为美国“福特”号之后,全球第二艘采用电磁弹射的航母。
两栖攻击舰发展同样体现创新精神。
076型在全球首次将电磁弹射技术应用于两栖攻击舰,打破传统两栖攻击舰只能起降直升机和垂直起降战机的限制。
这种创新设计使一艘平台同时具备两栖突击和制海作战能力。
为重要的是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从航母到两栖攻击舰,从舰载机到导弹系统,中国海军主战装备已实现100%国产化。
正如专家所言:“真正的核心技术是花钱买不来的,靠进口武器装备是靠不住的,走引进仿制的路子是走不远的”。
随着076型两栖攻击舰和福建舰等新型平台投入使用,中国海军建设将进入新阶段。
未来可能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无人化智能化将成为重要方向。
076型被外媒称为“无人机航母”,其设计充分考虑无人机作战需求。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未来海军装备将更加智能化,无人作战平台将在侦察、打击等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综合集成是另一趋势。现代战争是体系对抗,单一平台再先进也难以独立取胜。
未来中国海军将更注重各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通过数据链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作战。福建舰与076型的配合,只是体系化作战的起点。
远海部署能力将不断增强。
随着航母和两栖攻击舰等大型平台陆续服役,中国海军远海行动能力将实质性提升。
从西太平洋到印度洋,中国海军将有更多能力维护国家海外利益和海上通道安全。
军民融合继续深化。
海军装备技术含量高、研发周期长,需要全社会创新资源支持。
未来,海军装备发展将更深度融合民用技术,尤其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领域,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
从福建舰到四川舰,中国海军在短短一年内实现双重突破。
电磁弹射技术在两型主力舰艇上的应用,表明中国已掌握这一尖端科技并实现工程化应用。
这种跨越式发展的背后,是科技强军战略的坚定支撑和几代军工人的艰辛付出。
未来,随着福建舰与四川舰的协同部署,中国海军将拥有更为灵活多样的远海作战能力。
无论是高端冲突中的航母编队作战,还是低强度环境下的两栖突击,中国海军都能应对自如。
科技赋能战力,创新驱动发展,中国海军正稳步迈向深蓝。
你看好中国海军未来的发展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烽火瞭望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