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最近这车圈儿啊,简直比我追的偶像剧还抓马,还刺激!
你想想,一个月前,我还在琢磨家里那台追觅扫地机器人是不是该换个滤网了,结果呢?
人家追觅科技,一言不合,直接宣布要造车了!
这速度,嘿,简直是火箭都得靠边站——半个月融资到位,一个月后,第二款车型照片都敢往外晒,最新的猛料是,订单直接破了150亿!
我的天呐,这哪是造车啊,这分明是在玩儿《速度与激情》的现实版,而且还是开了挂那种!
我反正下巴都快掉地上了,这节奏快得让人根本来不及消化。
就像看F1比赛,别人还在排位赛慢悠悠地跑圈,追觅直接油门踩到底,一上来就瞄准了冠军奖杯,甚至想把赛道纪录都破了。
你说,这到底是疯子还是天才?
这事儿,咱们可得好好掰扯掰扯。
这波操作,真不是一般地“野”。
你瞧瞧,汽车圈儿里,谁不是在泥潭里摸爬滚打好几年,才敢把PPT上的概念车搬到展台上?
可追觅呢,一上来就瞄准了金字塔尖儿,直接叫板布加迪威龙和劳斯莱斯库里南!
我的胃口都没它大!
首款车型定位超豪华纯电,零百加速小于1.8秒,号称全球最快;第二款是超奢旗舰SUV,双向24度后轮转向,智能四擎独立驱动……听着就让人肾上腺素飙升,仿佛下一秒就能看到它在F1赛道上绝尘而去。
更绝的是,人家连发布会PPT故事都懒得讲了,直接宣布两款车都计划在2027年上市。
这不就是明摆着告诉你:爷不跟你玩虚的,直接上真家伙!
这哪是新手入场,这分明是直接冲着“总冠军”去的架势啊!
这消息一出,网上可就炸开了锅。
一边是“20万的追里南,没毛病”、“只要是布加迪外观,你不能走,我们都买”的呼声,毕竟小米汽车的“保时米”珠玉在前,谁不想用平替的价格,实现一个超跑梦呢?
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圣诞老人,一切都得自己亲手去拼,能有个“追里南”替你圆梦,那也是极好的。
但另一边呢,质疑声那叫一个铺天盖地:“开局一张图,内容全靠编”,“AI出图”,“真敢啊”,“天欲其亡,必令其狂”,“无实物表演”……各种段子和吐槽齐飞。
我个人觉得,这就像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孩子,突然宣布要参加奥运会百米赛跑,还扬言要打破世界纪录。
勇气可嘉,但现实的骨感,谁来承担?
说实话,这短短一个月,追觅汽车的动作,确实远超以往任何一家跨界造车的品牌。
这速度,这野心,很难不让人联想到“太急进、太疯狂”。
而且,你以为造车已经够“野”了?
不,人家追觅今年还宣布了几大新业务,手机、无人机、大家电,甚至还成立了天文业务BU,要“上天”了!
这简直是把“跨界”玩成了“穿越”,不少网友都调侃,这是以为自己马斯克上身了,要包揽人类的衣食住行和星辰大海了?
我瞅着,这简直是把“不务正业”四个字写在了脸上,但又写得那么理直气壮,让人不得不佩服这份胆量。
当然,追觅也不是光说不练。
最近人家还举办了首届战略合作伙伴大会,据说有22个国家的54家经销商到场,工厂计划建在特斯拉德国工厂附近,面积预计是特斯拉柏林工厂的1.2倍。
从产品到技术,再到工厂、渠道,追觅汽车就像一场暴风雨,急降在原本就热闹的**智能汽车**圈,带来了更多谈资。
这不免让人琢磨,这到底是市场里的一条鲶鱼,能搅活一池春水,还是一个注定要成为炮灰的愣头青?
这就像足球场上的新人,一上来就敢跟梅西C罗抢球权,是能搅乱格局,还是被踢得满地找牙,还真不好说。
说到这儿,我脑子里突然就蹦出了一个熟悉的名字——贾跃亭。
当年乐视**跨界造车**,FF-91那概念车,6x4技术架构,PPT做得那叫一个天花乱坠,多少投资人为此掏心掏肺,结果呢?
一地鸡毛!
现在回想起来,那不就是一场声势浩大的“无实物表演”吗?
追觅汽车这波操作,同样是开局一张图,内容全靠吹,难免不让人犯嘀咕:这会不会是“贾跃亭二代”的剧本,表面造车,实则圈钱?
毕竟,汽车工业可不是你家后院搭积木,它有自己的规矩,有自己的门槛,也有无数血淋淋的教训摆在那里。
别看追觅扫地机器人卖得火,2024年营收号称能到150亿,今年上半年营收就超了去年全年。
加上首轮融资,账面数字听着还挺唬人,似乎够得着造车的门槛了。
但各位,造车这玩意儿,可不是你家扫地机器人充个电那么简单。
行业里有句老话,没个几百亿,甭想把车造出来。
蔚来李斌当年说要400亿,雷军的小米汽车,也坦言砸了300亿进去。
追觅这手里的钱,除了造车,今年还铺了手机、无人机、大家电,甚至连天文业务BU都敢搞,这是真要上天啊!
这“家底”,真够它这么折腾的吗?
我寻思着,这简直是中产家庭刚凑够首付买了房,转头就宣布要送孩子去哈佛、耶鲁、剑桥,还得顺便去趟火星旅游,钱从哪儿来?
总不能指望扫地机器人把地球都扫干净,然后卖废品吧?
对比之下,小米在2021年官宣造车的前一年,全年营收可是2459亿,而且小米从官宣到首款产品落地,中间还有很长一段时间的调研和蛰伏,相对谨慎得多。
追觅这种“闪电战”式的扩张,固然能迅速吸引眼球,但同时也把风险系数拉到了最高。
手握两三百亿,说不定还没看到车就已经烧完了,资金链断裂足以摧毁一家车企,这血淋淋的教训,咱们可没少见。
这就像看了一场精彩的魔术表演,道具华丽,口号响亮,但最后揭秘时,才发现原来是空手套白狼。
当然,**追觅创始人俞浩**的造车梦,据说早在2013年读大学时就萌芽了,还写了一份长达数十页的造车报告。
改变世界,或许就是需要一些不按规矩出牌的“疯子”来实现,在思想上够疯,在行动上够狂。
成功之前,他们都是疯子,成功之后,他们就是天才。
但这条线,往往比头发丝还细,一不小心就可能从“天才”的宝座上摔下来,变成“疯子”的笑柄。
我个人觉得,这份勇气和野心,是值得尊重的,毕竟敢想敢做总比畏手畏脚强。
但汽车工业,可不是过家家,它有自己的规律和门槛。
**追觅造车**这场“速度与激情”,是能冲破终点线,还是半路抛锚,成为又一个“PPT造车”的笑话?
这事儿,咱们就拭目以待吧。
反正,瓜子已经备好,就等看好戏了!
各位觉得呢?
这波操作,到底有多“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