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岁工作22岁退休”并非笑话,而是涉及养老保险基金违规领取的严重事件,其影响和启示如下:
一、事件情况
2025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公布的《国务院关于2024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披露,山西蒲县疾控中心一职工的人事档案有14处涂改,出现“1岁工作、22岁退休”的荒诞情况。该职工一边累计领取养老金69万元,一边又在新单位工作获取报酬。当地已启动调查程序,蒲县疾控中心、人社、审计、纪委等多部门正联合行动,依法依规依纪处理。
二、影响分析
暴露监管漏洞“1岁工作、22岁退休”事件暴露了养老保险基金监管的漏洞,审核流程敷衍塞责,监管体系形同虚设,对规则尊严的公然践踏。
损害公众信任此类事件严重损害了公众对养老保险制度的信任,养老保险基金是人民的“养老钱”“保命钱”,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公众的切身利益。
引发社会不公该事件与众多大学生面临的就业难困境形成刺眼对比,触动了人们对于社会公平的敏感神经,引发公众的强烈不满。
造成经济损失该职工违规领取养老金累计69万元,给养老保险基金造成了经济损失。同时,此类事件并非个例,审计署报告显示,25个省有2.83万人靠造假提前退休,总共骗走5.19亿元养老金。
三、启示
加强监管力度应加强对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管力度,完善审核流程,确保每一笔养老金的发放都符合规定。同时,应建立预警机制,对异常领取情况进行及时核查。
提高违法成本对骗保者和失职渎职的公职人员应依法严惩,提高违法成本,让骗保者付出沉重代价,让监管失职者受到法律制裁。
完善制度建设应完善养老保险制度,从源头上杜绝此类荒诞事件的再次发生。例如,可以引入区块链技术等先进手段,提高档案管理的安全性和透明度。
加强宣传教育应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养老保险制度的认识和信任度。同时,应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监督,共同维护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